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河北受災較重的門頭溝區、保定涿州市,看望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廣大黨組織要憑過硬作風保持連續作戰的戰斗狀態,以馳而不息的真抓實干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把“民生答卷”答細答好,做災后重建的堅強后方和強大支撐。
做災后重建的堅強后方和強大支撐,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各級黨組織在災后全方位摸底統計、核災報災時要堅持“人民至上”理念,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置頂”,在最短時間內保障和恢復受災群眾正常生產生活。面對災后各地問題和困難的差異性,要堅持下沉一線包保到戶、責任到人、因戶施策,對受災群眾特別是對脫貧監測戶、貧困邊緣戶進行點對點、面對面情況核準,堅決防止因災致貧返貧。要通過了解民情、掌握實情客觀科學地對因災倒損民房、田間災情、群眾財產、基礎設施等各類損失進行現場逐戶核查鑒定,建立完善公開透明、陽光運作的信息臺賬,爭取重建工作早部署、早啟動,提高資金物資對接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贏。災情的受災范圍之廣和經濟損失之大無不考驗著黨組織的吃勁、兜底能力,災后需要重建的不只是環境和家園,更是廣大群眾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動力。受災群眾安置、農田工廠清理恢復、電力通訊搶修排查……都是立在重建任務面前的一道道難關,亟需啟動黨員率先垂范、各職能部門團結協作、群眾守望相助的“多線作戰”模式。要在精準調研的基礎上,以群眾期盼為出發點,通過建立短期救濟機制、安排過渡性住房、提供良種良苗和技術扶持、協調保險理賠,為受災群眾恢復生活生產把措施想細、將工作做實,提升幫扶工作質效。同時要善用眾力、集眾智,強化救災政策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同心協力參與到愛心捐款、志愿服務等災后自救行動中,以“硬核”力量打贏災后恢復這場硬仗。
做災后重建的堅強后方和強大支撐,我們義不容辭。我國面臨的每一次重大災害既是作風的“檢視臺”,又是能力的“賽馬場”。此時汛期未過,既要繃緊思想弦,更要打好隱患大排查攻堅戰,做到思想上不懈怠、措施上不疏漏、責任上不缺位,堅持“眼前”“長遠”兩手抓,牽住災后重建的“牛鼻子”。要樹牢“防范勝于救災”的意識,通過剖析此次暴露的短板弱項進行彌補,做到不看顯績看潛績,最大程度降低隱患存量;健全“鎮、村、組、點”群防體系,夯實各級責任,定期組織開展救援培訓和應急救援處置演練,增強應急處置能力;統籌調度各方資源和力量落實細化監測、巡查和監管,確保應對次生災害思路清、方法活、舉措實,以此握牢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主動權。(紅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