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弘揚社會正氣,倡導見義勇為,江蘇省政府近日發布決定,表彰第十三屆全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和先進個人。
根據《江蘇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省政府決定授予孫成春等8位同志和追授樊忠毅、劉子凡同志“江蘇省見義勇為英雄”稱號;授予林軍等18位同志和追授劉運春、卜阿順同志“江蘇省見義勇為模范”稱號;授予張小順等24位同志“江蘇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稱號;授予施炳生、王兵群體等3個群體“江蘇省見義勇為先進群體”稱號……多個見義勇為的事例,讀來讓人蕩氣回腸。
進入冬季,隨著生產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季節性事故風險增加。防范風險不代表能夠徹底消除風險,危險的“不可抗拒”恰恰凸顯了見義勇為的真正偉大。從見義勇為者的角度看,有小伙,有老人,有軍人,有百姓,有個人,有群體……英雄不論出處,一個個普通人挺身而出,迸發出“遇難成祥”的神奇力量,拯救一個人,挽救一個甚至幾個家庭。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見義勇為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早在春秋時代,孔子的弟子子路從河邊經過,見有一婦人不慎落入水中,子路急忙跳入水中救出了這位婦女。子路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四大名著的水滸傳里也描述了好多這種見義勇為的事跡。例如: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快活林,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等。古人重視見義勇為的美德修養,為拯救別人于危難而不惜自己的一切。看如今,江蘇省政府號召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學習他們臨危不懼、匡扶正義的英雄精神,學習他們無私奉獻、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無論是出自本能還是職業責任,一個個自動自發的“見義勇為”壯舉,無不展現著“人命大于天”的樸素認知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行動自覺。
偉大的史詩由普通的文字鑄就,美好的聲音由簡單的音節構成。近年來,見義勇為、凡人微光、平凡英雄的故事頻頻出現于《人民日報》《新華社》《學習強國》等媒體,再到如今江蘇表彰全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和先進個人……無數接地氣、冒熱氣、帶著體溫的“微故事”通過網絡跨越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大美中國鮮活而有力的注腳。家國命運熔于一爐,個人思想得以錘煉升華。無論是“愿你的人生如今天一樣的燦爛”,還是“好人一生平安”;無論是“真帥啊,從外表到靈魂”,還是“你×××的樣子真帥!”……設身處地“共情”帶來的“化學反應”讓輿論圈暖風勁吹、“正能量”富集。從“挺身而出”到“遍地開花”,從積“小善”到成“大德”,從感動周邊人到感動全網人,見義勇為的力量銳不可當。
匯涓成海,星火成炬。事實上,見義勇為不是“孤勇者”,更不需要“從天而降”,因為置身新時代的中國,他就在你我之中。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祥睿)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