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五周年。五年來,在這片35.8萬平方公里沖積平原上,2.36億人口“來來往往”,激蕩出中國經濟的“最強音浪”。2022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達29萬億元,接近全國GDP的1/4,較2017年增長約10萬億元,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更加鞏固。今日長三角,滬蘇浙皖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正以昂揚之姿,共立新潮頭。(11月5日新華日報)
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夜間燈光指數增長57.24%,連接城市的燈光帶越來越密集;GDP過萬億元的城市增加到8個,數量約占全國1/3;半小時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24小時包郵圈……5年間,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長三角人的一種意識、一種理念、一種生活方式,美好藍圖不斷化為生動現實。聚合“一體化”之力,按下中國式現代化“快進鍵”,三省一市正意氣風發攜手同行。
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一體化”發展重在互聯互通、協力共進。“斷點”消融,一條條道路聯通,跨省市通勤時間大幅縮短,生活幸福指數提升;“隔閡”破除,“一網通辦”“一卡通行”,讓41個城市居民開啟“同城生活”;“顏值”刷新,曾經的“兩不管”地帶滬蘇界湖,湛藍的天空下,雪落漾濕地公園蘆葦茫茫,候鳥云集,水暖呈碧,一個個河湖聯合整治,水清岸綠,鳥語花香……這是“一體化”發展帶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真切變化,這是凝聚“一體化”合力協同推進取得的積極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滬寧產業創新帶串起產業鏈、創新鏈;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長三角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聯盟搭起平臺、匯聚創新要素……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滬蘇浙皖共繪“一幅圖”、共下“一盤棋”、共建“一張網”,聚攏要素、聯合攻關,夯實根基、握指成拳,點燃長三角創新引擎,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聚力開創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是關鍵抓手,也是重要助推力量。以開放共享為發力點,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動,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長三角乘勢而上、大有可為。滬蘇浙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斷增強政策協同、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強大合力,著力當好經濟壓艙石、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齊心協力,正以一體化發展的新實踐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高譚)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