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分兩批有步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體現了自上而下的系統性。第一批主題教育積累的經驗為第二批主題教育提供了指導和借鑒。開展好第二批主題教育,要善挖第一批主題教育的“經驗富礦”,在理論學習上“鑿深入”,在調查研究上“接地氣”,在問題剖析上“量精準”,確保第二批主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鑿深入”方能“見紋理”,推動理論學習“入腦入心”。在談到理論學習時,常常會提及“沉浸式”學習。沉浸,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如木錘與刻刀,一點一點地“鑿深去”,領略噌響不絕的“文音妙響”。把一字一句看入心,保持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就能看清文字背后的“紋路脈理”,由文知意、由句見理,融于方寸的是底蘊,與心碰撞的是情懷,時光永不沉睡,在一頁頁書卷中記錄著光影,沉淀著氤氳不散的歲月幽香,意韻綿長、繞梁不絕;精神永遠鮮活,英雄楷模、時代榜樣、最美標兵的故事賦予我們力量,呼喚著我們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理論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黨員干部要把理論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在“回溯”中知源流,在“靜思”中悟真諦,以“不厭百回讀”的熱忱推動認識再深化,推動精神境界再提升。
“接地氣”方能“入人心”,練就調查研究“看家本領”。調查研究不能“隔云端”,只有雙腳踏在堅實的大地上,才能觸摸到民生的“脈搏”,聽到最直接、最真實的聲音,進而把村情民意“素描”出來。調查研究要順利開展,先要做到和群眾“熟悉”,不但要熟門熟路,還要和群眾互相熟稔,才能避免打開了家門,還隔著一道“心門”。在與群眾聊天時,切不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讓群眾有“疏離感”和“壓迫感”,群眾坐得端正拘謹、眼神畏畏縮縮、口中吞吞吐吐,少了在家里的自在愜意,少了與朋友的無話不談,少了想說就說的酣暢快意,談話就會產生“梗阻”,不但聽不到“心里話”,更會與群眾之間形成“厚障壁”。此外,善用群眾語言,這是與群眾建立聯系的“通行證”。要主動轉變語言表達方式,多用樸實無華卻生動有趣的“土話”,拉近和群眾的距離,讓群眾真正把“話匣子”打開。
“量精準”方能“裁好衣”,掌握解決問題“真招實式”。問題有難有易,好比木頭,有的松軟、有的粗硬,要用心觀察問題的“輪廓線”,細致剖析問題的“真模樣”,從問題入手做到“量體裁衣”。對實際問題要直接接觸和直觀體驗,不要道聽途說“知一二”,也不要霧里看花“見大概”,要真正走進基層、沉到一線,把問題“撈起來”看個究竟,把問題的關節點和要害處了解清楚。找準了問題,要善用“顯微鏡”分析問題,在觀察上更細,在思考上更深,從見問題之“貌”到識問題之“質”轉變,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中認識問題。在解決問題上,對于小問題不能“拖”,對于大問題不能“躲”,要以實打實的作風換取實打實的成效,要以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的干勁創造條件解決問題,以“真招實式”將問題“打個正著”且“一網打盡”。(郭素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