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3年秋天,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歷經10年的耕耘,“一帶一路”從美好愿景變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大道同行,和合共生。每個國家和個人都有責任回答好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人類社會如何走向更光明的未來這一時代課題。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為目標,走好從中國出發的綠色之路、創新之路和文明之路,把“一帶一路”這條幸福路鋪得更寬更遠
循跡茶馬古道,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之路。生態興,文明興,讓綠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千年前興起于西南地區的茶馬互市把一片綠色的中國茶帶給世界,時光流轉,中老鐵路“牽手”中歐班列,雅萬高鐵建成通車,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不僅是一片茶葉,更是綠色發展的智慧和行動。通過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國際合作,中國搭建起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將生態紅線、自然資本核算等環境治理知識進行共享,推動環保技術“引進來、走出去”。此外,中國發揮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創新優勢,加大對沿線國家風電、光伏、水電開發利用的支持力度,實現能源部門綠色低碳轉型跨越式發展,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為推進全球環境治理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追尋漫漫瓷路,走好匠心獨運、產業轉型的創新之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技法的推陳出新、創意的別出心裁和科技的與時俱進孕育出瑰麗的陶瓷文化。古有種類繁多的瓷產品遠銷世界,引領國際貿易風尚百年;今觀3D打印技術與瓷藝巧妙融合,傳承與創新齊頭并進。從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到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中國與沿線國家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新合作已駛入快車道。“一帶一路”構建起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讓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安全有序地流動。沿著創新之路,一個發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動暢通、基礎設施聯通、產業鏈條融通、人才往來順通的創新共同體正從美好愿景變為現實。
溯源絲綢之路,走好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類進步的要義在于互學互鑒。古絲綢之路的開拓不靠利盾和騎兵,也不用堅船和利炮,而是以貨物與駝隊,憑寶船和符節。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吸收中華文明“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在實踐中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當下,中國與沿線國家積極開展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絲綢之路博物館聯盟等合作機制競相涌現;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萬里茶道”文化旅游博覽會等優質活動深受好評;“魯班工坊”、“孔子課堂”等人文交流項目贏得廣泛贊譽。中國積極踐行平等、互惠、包容的文明觀,圍繞通民心、達民意、惠民生,做好貿易往來和互聯互通,以實際行動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讓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激蕩起時代回響,讓世界文明的花園百花齊放、生機盎然。(藝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