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哐、哐……”伴隨著打樁機的聲響,52歲的車成玉看著鉆頭擰進地下,把泥土一點點鉆出來。“蓋新房子,政府有補貼,建房速度也挺快。”車成玉介紹,政府補貼標準是6萬元建好近60平方米的房屋,自家又添了4萬元,準備建90平方米的新房。(人民日報)
“今天開工,20多天后新房就能建好,不怕入冬的時候沒房住。”“新房蓋起來,日子有盼頭。我也要加油干,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當地搶時間、爭速度、保質量,有序推進重建住房的同時,駐村幫扶工作隊發揮優勢,協調多方資源,幫助災區加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給廣大受災群眾吃下“定心丸”。車成玉一家對“日子好起來”的憧憬和信心,也道出了其他災區群眾的共同心聲。
安居樂業是群眾最樸素、最基本的幸福追求,盡早重建家園、盡快恢復生產,盡可能把洪災損失降到最低限度,是受災群眾“急難愁盼”,事關穩定發展大局,黨和政府更一直全力以赴。8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強調,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黑龍江省啟動城鄉住房災后恢復重建攻堅戰,堅持政府主導,多渠道籌集資金,鼓勵企業援建、社會捐建、基層組織和群眾幫建災后住房,正是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用心用情用力落實中央部署的務實行動,讓受災群眾切實感到溫暖、受到鼓舞。
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眾所周知,既需要政府財力上的支持,也考驗組織能力、落實效率;既需要抓好群眾生活保障等“燃眉之急”,也要求著眼長遠、統籌布局;既需要各級黨政部門、相關單位及社會各方協力推進,也離不開廣大群眾自力更生、生產自救。黑龍江省五常市田間,大型移動泵車就近抽水,應急搶險突擊隊日夜值守,每小時搶排農田積水3000立方米。河北省廊坊市縣、鄉、村三級聯動,約1000名農技人員下沉一線,引導農民科學作業……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精神,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始終繃緊弦、不松懈,全面摸排、突出重點、統籌規劃,持續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加快災后恢復重建。
越是急難險重,越能彰顯為民初心和責任擔當,也越能凝聚人心、增進信心,匯集團結拼搏、戰勝困難的強大合力。中央財政再次預撥10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重點支持洪澇災害受災群眾救助等工作;一條條道路全力搶通、一座座村莊恢復通信,一塊塊農田抓緊修復,受災地區生產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復;一個個工作組、一批批技術員、一支支服務隊馳援災區,全力以赴抗災減災,加快恢復農業生產……始終繃緊防汛救災這根弦,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緊鑼密鼓、爭分奪秒推動災后恢復重建取得實效、發揮長效,為受災群眾增底氣、強信心、添動力,我們一定能夠全面打贏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硬仗。(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