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強調,各有關地區、部門和單位要始終繃緊防汛救災這根弦,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慎終如始做好防汛抗洪救災各項工作。
防汛救災是“天大的事”,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一部中華文明史,本質上就是一部與水旱災害不斷進行斗爭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體系,有力防范應對了多次特大洪澇和干旱災害,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下好備汛先手棋,打好防汛主動仗。防汛救災,首要在防。為打足防汛提前量,需從早從嚴從細落實預防措施。堅持底線思維,以最壞的打算編制預案,確保各種不利條件下體制機制能平穩運行,災害風險可控;常態化排查,實時監測,預測得越準,預報得越早,就能為各項防汛應對措施落實贏得更多主動;會商研判,動態預警,不斷提升預警水平,以科學的預警等級應對不同狀況;強化預演,以練備戰,以一盤棋的思想,精準調配人、財、物,做到若網在綱,有條不紊。認真貫徹落實,防汛主動仗才能取得成功。
汛情就是命令,責任重于泰山。多年的防汛抗旱實踐表明,這是一項很成功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可以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更好地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合力抗災,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困難與挑戰只會讓我們更加強大,當暑運與雨季相逢。比如前些天的K396次列車、Z180次列車以及K1178次列車上平凡又不平凡的鐵路工作人員,面對洪災盡管心有畏懼,但他(她)們依舊沖鋒在前服務旅客。當前,加強全社會監督,牢牢壓實扣緊防汛抗旱工作責任鏈條,以責任鏈扣緊防汛鏈。
繃緊防汛弦,筑牢安全堤。今年入夏以來,極端天氣頻發,多地區暴雨雨量屢破歷史極值;災情急轉情況時有發生。前一刻還在抗旱,下一秒就迎來暴雨。汛期、臺風、天文大潮等不利因素疊加效應明顯,海堤江堤遭遇最不利工況。當前,正值八月下旬主汛期。越是關鍵期,越要繃緊弦。越是前期風平浪靜,越要克服麻痹思想。預警預報信息渠道是否通暢,汛期過半,是否出現了新的防汛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防汛救災人員、物資是否召之即來、來之能戰能用……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無小事,容不得半點閃失。我們當以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覺,慎終如始,筑牢防汛抗洪的堅實堤壩。
向水而行,聞汛而戰。我們當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堅決打贏防汛抗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硬仗,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以實際行動筑起安全長城!(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