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國內旅游總人次達23.84億,旅游收入2.30萬億元,同比增長95.9%;全國新開工水利項目1.76萬個、投資規模7208億元,較去年同期多3707個、投資規模多1113億元,造船業三大指標均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了72.6%,繼續保持領先;全國共新增個體工商戶1136.5萬戶,同比增長11.3%,總量達1.19億戶……2023年時間已經過半,各部門陸續公布了上半年的經濟數據。這份喜人的“期中考”成績單表明,我國國民經濟整體呈現恢復態勢,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就業、物價總體穩定,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奮進的中國充滿著繁榮發展的活力。
數字記錄成就,奮斗刻畫歷史,汗水昭示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引領中國經濟沿著高質量發展軌道闊步向前,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答卷。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讓經濟“期中考”成績亮眼,這十分的來之不易、難能可貴,“再次印證了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特點”,也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天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有基礎,新動能持續增強,時與勢依然在我們這一邊。無論是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始終運行在景氣臨界點以上且6月份達到了53.8%,還是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9.3%和9.8%,或是餐飲、旅游等接觸性、聚集性的服務消費明顯改善,這都充分說明,消費對經濟恢復發展拉動作用進一步凸顯。與此同時,制造業提質增效成效明顯,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子機械器材等裝備制造在基礎和關鍵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高水平對外開放扎實推進,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正在加快營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增強。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實現全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唯有堅韌不拔、接續奮斗,再加把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一方面,要繼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有效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要繼續從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發力,持續鞏固和擴大以新能源汽車、船舶制造業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發展優勢,推動高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除此之外,還要繼續促進服務業穩定發展,加快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推動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實現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互促共進。
喜看經濟“期中考”,奮楫前行“勁頭足”。回首過往,中國經濟經歷了多次“壓力測試”,具有走上坡路、開頂風船的能力。站在年中節點,拿出奮楫爭先的志氣,磨礪堅持不懈的韌勁,繼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我們就一定能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中國經濟航船也必將行穩致遠,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