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逛夜市、吃夜宵、去夜游……夜間經濟成為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重要方式,在促進服務業加快復蘇、釋放消費市場潛力、提升城市魅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促進夜間經濟發展,激發夜間消費活力。(7月12日人民日報)
夜經濟,作為促消費、激活力、拓場景的特色消費模式,在炎炎夏日正在不斷升溫。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夜間消費的模式也更加多元。從“舌尖美食”到“參觀游覽”再到“文化體驗”,線上團購線下消費、24小時即時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持續激發了夜間需求,也進一步拓展了商戶經營范圍和時長。夜經濟的熱度越來越高,既是國民夜生活日益多元、品質不斷提升的具體體現,也得益于供給側持續創新,激發了夜消費熱情,燃旺了夜經濟“煙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消費日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促進夜間經濟健康發展,需要企業、政府和消費者共同努力,創新消費供給、優化消費環境,打造更加完善的夜間經濟生態系統。北京推出“夜京城”系列,江蘇叫響“水韻江蘇”招牌,天津推出“津夜有你”……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等地結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發布促進夜間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舉辦夜間消費節等系列活動,以政策護航夜經濟,激發城市活力。
激發夜間經濟消費潛力的關鍵,在于增加有效供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夜間經濟不只是簡單的“吃喝玩樂”,而承載著購物、飲食、住宿、文化、娛樂、體育、康養等涉及多行業、多業態的夜間消費需求。各地緊跟消費升級趨勢,結合特色美食、購物娛樂、戶外運動、旅游民宿等業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食”與“購”的基礎上,將“夜展、夜秀、夜娛、夜體”等多場景串聯,不斷創新夜間體驗消費項目,豐富夜間經濟業態模式,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層次、品質化的夜間消費需求。
文旅融合新形態越發顯現出強大生機活力,更成為夜間經濟繁華的新亮點、新趨勢。數據顯示,我國有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當日晚6時至次日凌晨2時,已成為許多居民消費的“黃金時段”。西安“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氣息為抓手,營造一體化、開放式消費場所,帶領消費者體驗“夢回唐朝”的盛世景象;長沙“越夜越長沙”既留住了老街區的靈魂,又洋溢出年輕的時尚味;蘇州同里古鎮“行進式夜游”與“沉浸式戲劇”打造出獨特的園林夜游項目……而文旅部專項調查顯示,受高溫及目的地夜間旅游產品不斷豐富等影響,夜間游客群體呈現大幅提高態勢,夜消費催旺夜經濟,為穩增長提供新引擎。(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