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日報2023年6月20日1版
(□孫飛)近日,省自然資源廳發布《2022年江蘇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總體平穩,發展動能加速集聚,“藍色引擎”作用持續凸顯。作為海洋大市,連云港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理應走在前列,做強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舉全市之力建設好現代化海洋強市。
向海而興,是一條永恒不變的規律。連云港近海親海,海域、陸域面積基本相當,匯聚了“港、漁、景、島、涂、能”等豐富海洋資源,并擁有全省唯一的綜合性海洋大學。目前,我市已經形成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旅游業、海洋漁業等支柱產業,海洋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全省最高。連云港優越的海洋資源稟賦、扎實的海洋產業基礎,是我們經略海洋、向海圖強、建設海洋強市的底氣所在,也提振著我們搏擊滄海、走在前列的信心決心。
奮進新征程,我們要把海洋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堅定不移做大海洋經濟規模、提升海洋經濟層次,在“新藍海”中勇立潮頭、走在前列。一方面,做大做強海洋優勢產業,重點培育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加快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國內一流“藍色糧倉”。另一方面,也要圍繞重點產業領域,深入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推動一批優質海洋產業項目在我市加速集聚,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更多“藍色增量”。與此同時,我們要高度重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發展,走一條人海和諧、合作共贏的發展道路,實現藍色國土的永續利用。
逐夢“星辰大海”,做強海洋經濟,科技創新是個重點。與傳統產業相比,海洋經濟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性更強。這就要求向科技要生產力,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支持江蘇海洋大學打造國內一流海洋類高校,努力建設好更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載體,推動海洋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不斷增強海洋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人才支撐作用,選拔培養一批海洋基礎研究人才、海洋科技領軍人物、創業人才和團隊復合型人才,為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提供堅強智力保障。
從《明史·食貨志》中所記載的“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到近代張謇“廢灶興墾”,我們對海洋的探索從未停止。作為一座從海洋走來的城市,我們以走在前列的豪情壯志,打造高質量發展“藍色引擎”,推動海洋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就一定能夠繪出新時代“耕海牧漁”新圖景,更好涵養蔚藍未來,持續增進廣大群眾“藍色福祉”。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