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6月18日是第113個國際父親節,是一年中感恩父親的節日。父親節的由來,其實是受到母親節的啟發、源自一百多前的美國,之后隨著各地風土民情不同,父親節日期和慶祝方式也大不同!
父親是一本書,沒有華麗的詞句,卻有道不盡的真實。冰心說,父愛是沉默的。一株茉莉也許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遠會讓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父愛就是這樣,猶如茉莉一樣靜靜地開放。無論你在何方,父親的慈愛都會伴隨你一生。古往今來,有太多文章都在描寫著父親,為什么偏偏是朱自清《背影》中一個步履蹣跚、略顯笨拙的背影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呢?我想正是因為,他代表了千千萬萬個不善言辭、衣著樸素卻深厚的父親形象。翻開成長的日歷,父愛傳導的氣息,散發絲絲暖意。他們的愛留在目光不變的溫情里、留在夢中默默的呵護里、留在出門無聲的牽掛里,就像故鄉清澈的小溪,永遠流淌在兒女的心底。
父親節只有一天,爸爸的愛卻是歲歲年年。《淮南子》曰:“慈父之愛子,非為報也。”父親不是超人,卻能為孩子變得萬能;父親不是大樹,卻能遮風擋雨;父親不是大山,卻帶來堅實的依靠;父親沉默寡言,卻總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發聲,父親的愛,電量永遠滿格。父愛雖不如母愛般細膩,卻也細水長流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他們用堅實的胸懷保護著我們,教會我們堅強,勇敢,獨立。他們終其一生都在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奔波忙碌著,無懼辛苦,默默付出。這就是我們的父親,平凡、堅強,樸素、真誠、溫暖。
父愛,是傳承,是一種永恒,你教我世界觀,我陪你觀世界。孔子家語中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路上,時光飛逝,步履不停。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時差”將會一直存在,我們無法讓時間停留,但作為子女,我們依然有很多種方式向父母傳情達意。比如,抽空就打個電話回家,哪怕只是問候一句“吃飯了嗎”,也好。忙里偷閑跑回家一趟,什么也不帶,靜靜的陪他曬會太陽,也好。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再多的道理,再多的故事,也比不上我們和父母吃頓熱騰騰的早餐,共同度過早晨的美好時光。當與父母的“時差”被彌合,心也會被愛填滿,我們的精神也隨之充盈起來。
所有的節日,都是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記愛與被愛。趁著父親節,回家看看,別因工作忽略了愛你、日夜盼你回家的父親,親口跟他們說一聲:謝謝您,我的爸爸、您辛苦了!(潘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