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23年高考如期而至。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291萬人,比去年增加了98萬。從緊張備戰到走進考場,全國千萬名考生迎接挑戰、追尋夢想;從周密部署到各就各位,各地監考、服務、安保全面跟進、精準到位;從家長各種“花式”祝福到市民開啟“靜音”模式,護航學子專心應考……舉國聚焦高考、全民圍觀高考,高考制度恢復數十年來,社會關注的熱度一直不減,我們究竟為什么總是對高考如此關切有加?
(圖一:考生自信滿滿走進考場)
全民“圍觀”高考,飽含對追夢少年成長成才、人生出彩的殷切期盼。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的共同愿望;對廣大考生而言,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十年寒窗刻苦攻讀,承載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也寄予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人生夢想。高考是對學識水平的一次檢驗,是對付出汗水收獲成果的一次盤點。盡管高考不是改變命運、走向成功的獨木橋,但一年一度的高考關系許多家庭的切身利益,關系萬千學子的前途命運。莘莘學子在考卷上一筆一畫寫出來的,都是自己人生的答案。關注、關心高考是對青少年一代的深情凝視和無比重視,更是對家庭和國家美好未來的無限企盼。
(圖二:考生家長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旗開得勝)
全民“圍觀”高考,寄予了教育公平、社會公平廣泛認可和更多期許。高考制度一直被公認為最公平的公民教育和人才選拔制度,通過勤奮學習和公平博弈使人人都有出彩的機會成為可能。黨和政府持續深入推進高考政策、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各地也因地制宜探索創新,興利除弊、趨利避害,更為重視綜合評價、多元選拔,使之更公平、更切合最廣大公眾的訴求,建立起越來越健全、越來越適應新時代形勢要求的高考制度體系,拓寬人才培養、選拔、成長、成才路徑,促進越來越多優質人才脫穎而出提供更強有力保障。每一年的高考都牽動著廣大考生、家長和整個社會的神經,很大程度上正是對教育公平制度及其獲得感的充分肯定和無比關切。
(圖三:送考老師為考生們加油鼓氣)
全民“圍觀”高考,承載著教育強國建設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期待。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中國特色教育體系和高考制度始終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黨和國家建設事業不斷邁出堅實步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培養的給力,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全社會關心高考的背后,期待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輸送源源不斷的適應性建設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星光不負趕路人。愿每一個懷有夢想的學子,都能通過奮斗走向更廣闊的人生舞臺,與時代同向、與祖國同行。(文/甘雨,圖/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