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日報2023年6月5日1版
(□ 周 瑩)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需要高位謀局、細處落子。我市年初出臺的“80條”干貨政策,既有立竿見影的,也有細水長流的。為進一步落實政策,前不久,市發改委推行了“免審即享”模式,24家企業很快獲得590萬元規上服務業獎勵資金。效率如此之高,操作如此便利,獲利企業連呼“想不到”。
所謂“免申即享”,就是企業無需走繁瑣的流程,只要將賬戶等信息發給主管部門,就可以坐等資金到賬。這種模式,是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主賓”關系轉變,是真正的用心用情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也正是企業翹首期盼的。
這兩年,各地為助企紓困,不斷在經濟政策上發力,但是企業對政策的“溫度”卻感受不一。原因無非幾點:有的部門動輒用“一圖多解”宣傳政策,但僅是政策的提綱挈領圖解,一般人一時半會兒真看不明白;有些政策文件晦澀難讀,需要專門培訓人員宣講解讀才能讓企業心領神會。
凡此種種原因,讓一些企業眼看著政策紅利,心里直打退堂鼓。
毋庸置疑,這些政策確實是精準施策,直奔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而去。但落實好政策,讓政策快速送達,還需要更多的“免審即享”。在堅持現行政策出臺標準的同時,各地各部門要在更大范圍內推行“免審即享”模式,讓所有達到標準的企業都能通過最便捷的方式享受政策紅利。對于一些需要申報的政策,要附上清晰的項目申報路線圖,讓企業申報人員按圖索驥,高效便捷操作。
不妨多做一些從“企業找政策”向“政策找企業”轉變的“主賓”互易文章,把政策紅利落實落細落地,最大程度地發揮政策效應,讓企業“心里有數,腳下有路”,真正將獲得感拉滿。
?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