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5月25日,全國首例公開宣判延繩釣非法捕撈案在江蘇連云港連島漁村現場開庭,九人獲刑,并連帶承擔海洋生態環境修復費用40余萬。與此同時,沿海岸線往北10公里的臨洪河口濕地公園里,總數超過3萬只的北遷候鳥在此中轉棲息,“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等頻頻躍入鳥類保護協會志愿者的鏡頭中。一手抓保護,一手抓養護,該地海洋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成效,百里藍灣、萬鳥翔集的美麗家園圖景愈加清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國家制定修訂多部法律法規,建立實行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推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不斷將壓力傳導,織密織牢制度和法律的牢籠,架設起生態保護的“四梁八柱”。放眼當下,林長制、河長制帶來山河長治,勾勒起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田園山水圖;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制度,為生態環境保護行為提供依據和方法;前不久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向社會公開,更釋放出制度執行強信號,切實把生態領域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讓制度長出“牙齒”,是為了對美好生活更加溫柔以待。朗朗晴空,脈脈清泉,巍巍青山,皆是民生之要、百姓之盼。從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到強調“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再到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態環境保護的進程時刻閃爍著以人為本的實踐光輝。過去光靠兩條腿巡邏,現在有了智慧平臺實時監測;退捕漁民轉崗就業、獲得安置保障,禁漁不止“禁”更在于“疏”;更有以雷霆之勢譜寫秦嶺青山保衛戰、青海木里礦區變綠記,以實的舉措夯實了保護綠水青山、保障生態安全的根基,也讓為生態文明保駕護航成為全民共識,助力美麗中國款款而來。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思路一變,天地寬。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越來越多“點綠成金”的新奇跡在神州大地涌現,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帶動產業轉型、實現綠色發展的新契機。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今天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齊頭并進、相因相生。“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讓生態環境“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這是美麗中國正在發生的故事和看得見的未來。我們更相信,只要將選定的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持續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生態產品、產業供給能力,美麗中國的建設成果將會更加豐碩。(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