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好科普資源,是助推“雙減”工作的重要內容,它不僅關系到良好教育生態的建立,而且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中國科技的創新發展。各地各部門應該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各個學??梢酝ㄟ^“引進來”的方式,引入一批優秀科普人才和科普機構開展科普類課后服務活動項目。與此同時,也希望更多的科普教育場館對學校開放,加強場景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實踐活動。
當前,我國正致力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科技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娃娃抓起”?!半p減”則為此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昔日補課空出來的時間正好可用于青少年科普或科技教育。這些科普教育不僅可以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同時也有力地夯實了國家培養科技后備人才基礎,讓更多的青少年真正地走進科學、熱愛科學。
依托全市科普資源,打造青少年科普平臺。目前,我市各地已經建設了一批科普館或者科普教育基地,接下來要進一步優化城市科普平臺資源,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身邊的科普基地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相關部門要梳理、分析中小學科普教育需求和科普課程、活動資源,通過優質網絡課程、活動資源共享等模式,讓更多的中小學獲得科普教育資源,豐富青少年的課余生活。同時,要積極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引入科技副校長等創新機制,促進科普服務中小學校全覆蓋。要在現有青少年科技競賽的基礎上,打造更多具有權威性、影響力大的科技類系列大賽,在公平、普惠的基礎上,培養更多有興趣、有潛力的中小學科技創新人才。
開設豐富有趣的科普課,讓創新教育從學校起步??破战逃P鍵是尋找符合不同年齡段人群喜愛的新方式。這就要求校園內的科普課要更加務實,真正貼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讓青少年看得懂、用得著。在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同時,要把科學的嚴肅與科普的活潑結合起來,用生動的圖畫、簡潔的文字、優美的故事、有趣的動畫,更潮、更萌地抓住青少年的眼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加強科普知識教育的同時,更應喚醒青少年的科學自覺,讓他們更加尊重科學、熱愛科學、擁抱科學,讓科學思維成為每個青少年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自發行為、自動選擇。(□ 周瑩)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