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一廣場上看見一支別樣的廣場舞隊伍,他們有別于一般廣場舞隊的“震耳欲聾”,而是選擇將音樂開到盡可能低,隊員們輕柔地挪動舞步,置身在人群中的隊伍顯得十分“低調”,仿佛生怕叨擾廣場上散步的人群,讓人動容。筆者認為,別樣的廣場舞背后體現的是一種自律和美德,值得我們每一位公民學習。
再美的音樂,也可能因聲音過大而變成噪音,廣場舞擾民的問題由此而來,逐漸成為社會治理當中的一大難題。有些廣場舞的分貝超出國家限定的標準,用“震耳欲聾”來形容也不為過,全國多地曾經出現業主與廣場舞隊伍發生沖突的案例,有些地方因為接到廣場舞擾民的報警不斷,為了破解廣場舞擾民的難題,甚至還動用了檢測儀來對廣場舞音樂進行檢測。
很多市民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管理,管理當然是必要的,可是管理也不是萬能的。畢竟廣場舞隊伍不是一支兩支,相關部門不可能時時站崗守護,也不可能將攝像頭裝到各個角落,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需要靠公眾的自律意識,通過公眾的自律解決問題,可以將社會管理成本降到最低,也會收獲不一樣的效果。
當然,隨著市民素質的提升,很多人自律意識也在提升,就像這支廣場舞隊伍,至少已經意識到不能為了自己鍛煉身體而打擾到周圍的人。據了解,近年來,也有不少廣場舞隊伍選擇讓隊員戴耳麥,成為靜音廣場舞隊伍。雖然靜音后熱鬧可能少了一點,戴耳麥也會增加隊員的麻煩,但對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而言,特別是深受噪音打擾的居民而言,意義重大。
其實,跳廣場舞用耳麥并不新鮮,有些地方很多年前也嘗試過,但卻沒能堅持下來,關鍵在于廣場舞隊員們為了自己舒服而不愿約束自己。但試想一下,如果將公共利益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就不會出現這樣不自律的情況。可見將社會公共利益放在優先地位,是多么重要。
自律是美德,如果每個人都擁有一定的自律意識,那么長此以往,社會風氣就會越來越好,也會影響更多的人加入其中。想要廣場舞完全褪去擾民的標簽,關鍵是參與者的自律。這種自律也是街頭最靚麗的風景線。(□ 徐譽寧)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