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錢江晚報》消息,近日浙江寧波市象山縣石浦鎮東門漁村的兩條漁船在東海作業時,一網捕獲2000多公斤大黃魚,獲得大豐收。船老大林海平表示,捕魚20多年,“這是第一次被‘幸運大禮包’砸中!”隨后,這些野生大黃魚以957萬元的價格成交,均價1900元/斤!
當前,正值大黃魚越冬季,大量漁船云集越冬場的同時,許多海釣客們也在海區“撈金”。近期,大黃魚旺發的消息一個接一個。就在上個月,寧波奉化桐照村漁船曾捕獲1500多斤野生大黃魚,總價值近百萬元,該消息當時也引起多方關注。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研究判定,從20年的資源調查來看,2021年舟山野生大黃魚及其魚卵、仔魚密度大幅增多,達到20年來資源密度之最。
這一系列現象說明:在各方努力下,野生大黃魚資源有了恢復的跡象。近年來,伴隨著生態文明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禁漁期、增殖放流、生態修復等舉措的施行,給竭澤而漁戴上了“緊箍咒”,也給魚類資源一個喘息和休養生息的機會。經過數年的努力,在一些地方曾經很難捕到的魚類再次被漁民捕獲到,這就是漁業生態資源得到修復的產物。
在這種背景下,看到漁民捕撈大黃魚,喜獲豐收,筆者認為還是要冷靜看待。目前,東海大黃魚資源仍然處于十分稀缺的狀態,遠遠沒有達到產業化捕撈的水平。越冬期是大黃魚最集聚的時期,越冬場就相當于是大黃魚的“老窩”。在沒有摸清大黃魚家底的情況下,這種高強度捕撈不可取。如果一擁而上,大黃魚越冬場又將面臨被“一鍋端”的危險。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當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野生大黃魚不僅數量更多,而且個頭更大,一網捕獲2000多公斤大黃魚才不會是新鮮事,進入消費者餐桌的大黃魚才會在價格上更加親民。保護生態環境,每個人既是建設者,也是受益者。將生態環境保護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才能“年年有魚”。(□ 王文)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