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實施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動計劃,開展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首批擬組織150所高中和高校參與。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又印發關于開展全國學校急救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擬認定201所學校為首批試點學校。一直以來,國內急救知識普及率相對較低,提高國民的急救能力迫在眉睫。教育部短時間內兩次發文,足以見得提升國民急救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讓急救教育進校園、從學生抓起,無疑能大大提高急救教育的覆蓋面,期待這樣的利好政策盡快在更多學校落地。
近年來,群眾在公共場所突發疾病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有的人運氣好,遇到了能夠救死扶傷的專業人士,得到了及時且有效的救助;有的人卻沒那么幸運,錯過了最佳救助時機。完全不同的兩種結果,看似與病人的“運氣”相關,事實上,這樣的“運氣”完全可以通過提高急救知識的普及率來提升。試想一下,當全社會的大部分人具備急救知識和能力,那么在公共場所突發疾病的病人獲得及時救助的可能性無疑會大大增加,“運氣”好的病人自然而然就多了。這也提示我們,必須盡快補上“急救”這堂教育培訓課。
從當前實施情況來看,除了在各行各業開展廣泛的急救專業知識和能力培訓,推動急救教育進校園、從學生抓起同樣必要。因為急救知識和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長期的教育培訓,而且提升急救技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把急救教育納入學校必修課,科學編寫急救教育教材,積極引進師資力量,或挖掘社會資源,與醫療機構、紅十字協會和專業志愿者團隊等合作,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通過全面且系統的培訓,增強學生的急救知識和技能。
當然,急救教育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傳統的知識教學,還需要結合動手操作才能行之有效,所以相關部門和學校也應適當創造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反復的實際操作中熟練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在真正遇到需要救助的情況時,大家才能充滿信心地去挽救他人的生命,才不會因為擔心實踐經驗匱乏而不敢出手相救。(□ 王懷詩)
總值班: 王夫成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