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有多位市民遭遇預付卡糾紛后向市消保委請求幫忙維權。原來,他們此前辦理了一家養生館的預付卡,幾天后該店鋪便關門停業,接手的經營方在正常營業幾天后同樣停業,他們聯系不上原來的經營者,與現任經營者協商退款或繼續服務又未果,只好向消保委投訴。“剛辦完卡,商家就跑路了。”近年來,類似這樣的預付卡消費亂象屢禁不止,消費者因此飽受損失,為預付卡消費加上“安全鎖”變得刻不容緩。
所謂預付卡消費,其實是一種“預先支付款項,隨后逐漸消費”的消費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預付卡消費越來越多地應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健身房、美容院、電影院、理發店以及一些青少年休閑娛樂項目等均頻繁地出現預付卡的身影。本來,先預付后消費的商業模式可以帶來雙贏,即對消費者來說,可以享受比市場價更為優惠的價格;對商家來說,一次性收取預付款后也更能鎖定客戶,從而集中更多精力提升服務品質。但令人遺憾的是,一本好經卻被一些不法之徒“念歪”了。當前,有關商家在收取預付費之后跑路的消息時常見諸報端,這種行為無疑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催生了各種消費糾紛。
要想從根本上規范預付卡消費,需要消費者、商家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 作為消費者,我們要擦亮雙眼,謹慎對待各類預付式消費,當被誘惑辦卡繳費時,要多方考量仔細甄別,不要因為蠅頭小利而落入預付卡消費陷阱。作為商家,要牢固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可靠服務,萬一遇到經營不善等困難,也要積極和消費者協商,避免“一跑了之”等不負責任的行為。另外,對于監管部門來說,要進一步強化監管力度。當前,多地已紛紛發力預付卡監管平臺,對發卡企業采取全程監管,既設置一定的預付卡業務門檻,落實發卡企業登記制度,暢通消費者舉報通道,又對資金的使用情況嚴加約束,將預付資金納入政府監管。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嚴格按照相關規定納入“黑名單”,禁止其繼續開辦預付卡業務,讓其在行業內無法生存。
相信在監管部門的高壓態勢以及其他各方的通力配合下,預付卡消費一定能走上規范化軌道,預付卡消費市場也一定能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王懷詩)
?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