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各級廣泛展開,深入推進。這一活動意在推動黨員干部把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自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中錘煉黨性修養、密切黨群關系。然而,也有少數單位,為民辦實事的效果不夠理想。存在各種問題:為群眾辦實事浮皮擦癢、避難就易;有的雷聲大雨點小、雨過地皮濕;有的搞“一陣風”,一刮而過……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在為群眾辦實事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什么方面感覺不幸福、不快樂、不滿意,我們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各級領導和機關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最關切的問題,才能把好事、實事辦好辦實,人民群眾才能獲得實惠。
“接地氣”是辦實事的前提。腳下有泥,心才有底。常言道:“早上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事看似是“雞毛蒜皮”的家庭瑣事,但件件都與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件件都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如精準扶貧、精準防控疫情,只有精準把握民需民盼,才能找準實事項目。黨員干部要自覺放下架子接地氣,把察民情訪民意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第一步,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多到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多同群眾座談交流了解他們的所需所盼,多到問題多、困難大的地方去分析研判,多與基層干部互換意見、共謀解決之策,真正把問題找全、把需求摸準、把矛盾捋清、把對策謀實。唯有如此,方能把基層所急、群眾所想、發展所需的問題調查準、摸清楚,確保辦實事的針對性、精準性。
“出真招”是辦實事的關鍵。弄清楚什么是實事后,接下來就是要認認真真辦實事。怎么辦?出真招是辦實事的關鍵。重點要突出“準”。有了第一步的調查研究作基礎,下一步難題如何解、短板怎么補,要做到有針對性,精準有效解決。在當前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在為民惠民便民行動中,在項目工程建設中,都需要出更多針對性強的真招、更多提升發展能力的新招、更多精準有效的硬招,做到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同時,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特點,堅持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圍繞重點問題、突出問題拿出為民惠民便民的真招,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廣大群眾能夠享受到“穩穩的幸福”。
“使實勁”是辦實事的重點。為群眾辦實事,最重要的是“使實勁”。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真干事還是務虛功,是解難題還是“堆盆景”,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只有使實勁、下實功、見實效,才能切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力爭做到工作務實、過程扎實、結果真實。使實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復雜的問題,要分解任務,一項指標一項指標完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推進;常規的工作,要發揚“馬上就辦”作風,日畢日清。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以“開弓沒有回頭箭”的決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敢于向問題“叫板”,勇于從不落實處、難落實處“動刀子”“挖深井”,多辦“滿意工程”“民心工程”,切實把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用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侯天柱)
?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馬靜靜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