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紅色記憶丨延安“窯洞大學”:紅色熔爐 英才搖籃

        【連網】  金秋時節,我乘車穿行在紅色圣地延安,映入眼簾的是遍布山城的革命遺址、紀念館、陳列室……這些紅色景點、紅色資源所蘊含的紅色思想、紅色精神,是黨中央和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縱橫馳騁、艱苦奮戰,給我們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

        9月下旬,我沿著蜿蜒山路,漫步在延安“紅色”遺址中,讓我魂牽夢繞、情之鐘系是抗戰時期我們黨所創辦的一所所“窯洞大學”。我目睹著這些學校的舊址,久久凝思著那一孔孔土窯洞,我感到,延安不僅是出理論、出路線、出政策的革命圣地,延安也是為中國革命培養干部的人才圣地。在延安的“窯洞大學”里培養、鍛造了一群群燦若星河的治黨、治國、治軍的棟梁英才……

        革命熔爐 鍛造英才

        我駐足滾滾延河邊,凝視巍巍寶塔山,回望我們黨在延安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深深感悟到,我們黨在延安的革命發展、奮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造就人才、壯大人才,團結和支持各方面人才為黨和人民事業建功立業,書寫亙古未見的紅色奇跡的歷史。

        1935年12月的一個夜晚,瓦窯堡一個破舊的窯洞里,燭光搖曳下的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謀劃著紅軍的生存發展之道。毛澤東氣魄很大地說:“必須大數量地培養干部,黨要有成千上萬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去。”

        9日24日,我輾轉來到寶塔區二道街西側“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古色古香的復原校門上方書寫著“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的字樣,校門兩邊墻上寫著毛澤東題寫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陳列室的講解員娓娓道來,1936年的6月1日紅軍大學在瓦窯堡開學了,這所大學有了中共黨史上前所未有的辦學陣容,教育委員會由毛澤東、周恩來、林彪、羅瑞卿等組成,林彪擔任校長。1937年1月,抗日紅軍大學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

        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后,延安成了全國青年心中的圣城,一群身份不同、性格各異、政治觀點千差萬別的年輕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會集延安。

        培養抗日干部,毛澤東說:“最好最有效的辦法是辦學校。”1937年7月在延安創辦陜北公學;1938年4月創辦了魯藝;1939年創辦了女子大學……延安期間,中央先后創辦了數十所干部院校。這些院校有正規的高等學校,也有戰時短訓班,有黨校軍政學校,也有工青婦的干部學校;有文學、自然科學的學校,也有醫藥衛生,農業學校等。真可謂門類齊全,形式多樣,生機勃勃。1938年至1942年,從國統區來到延安的革命青年達5萬余人。

        在這一所所極為簡陋的“窯洞大學”里,學員們以窯洞作教室,泥巴石灰糊的墻作黑板,石磚頭作桌椅板凳,沙盤和樹枝作紙筆……學員們邊學習、邊生產、邊戰斗。在創辦“窯洞大學”中,抗大教育長羅瑞卿親自扛著老钁頭,率領1000多名師生到鳳凰山工地。經過半個月突擊勞動,沿鳳凰山山坡,共挖成175個孔窯洞。當時毛澤東對延安“窯洞大學”的學員有這樣的說法:“你們是過著石器時代的生活,學習當代最先進的科學——馬克思主義。”

        1938年5月,抗大第四期開學。學員達到5500多人,僅知識青年就達到了近4000人之眾,抗大進入了辦學的黃金時期。“抗大抗大,越抗越大”成了西北高原一句流行語。

        理論聯系實際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也是延安各類學校基本的教育原則。延安是當時全民族學習的中心,而毛澤東是這個學習中心最著名、最忙碌的誨人不倦的老師。他對抗大學員們強調說,總的“就是學一個宗旨,這個宗旨也就是全中華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國。”具體地說,要學三樣東西:第一樣東西是“要學到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加上靈活的戰略戰術”;第二樣東西是要學做干部,發動組織廣大人民抗日;第三樣東西是“要下一種決心”:為了抗日救國,不怕任何艱苦向前邁進的決心。1937年4月至7月,毛澤東親自給抗大學員講授了100多個小時的《實踐論》和《矛盾論》。胡耀邦被選派進抗大第二期學習,在這里,他有幸聆聽了毛澤東親自講授的哲學課。胡耀邦后來也經常說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抱負是在延安定型的,而進步最大的就是在抗大學習那段時間。

        延安的辦學生活,一切實事求是,強調“教以致用,學以致用”。茅盾說:“魯藝并不是‘填鴨式’教學法,它是以學生自動研究、各自發揮其所長為主體,而以老師的講解指導為輔佐的。”

        群星閃耀 薪火傳承

        “窯洞大學”,如一座座豐碑屹立在延安的黃土地上,造就了一大批能夠擔當重任的棟梁。從軍事到政治,從經濟到外交,放眼世界,還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像延安時期的共產黨人一樣,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造就了群星璀璨的人才方陣。

        敵后辦學,播撒火種。1939年,國民黨軍隊三面包圍了陜甘寧邊區,層層封鎖,處處設卡。當年9月,國民黨停發了八路軍的糧餉,使陜甘寧邊區的財政雪上加霜。同年,中共中央作出決定,抗大總校等深入敵后辦學,以打破國民黨的封鎖,減輕邊區人民的經濟負擔。

        1939年7月上旬的一天,在延安城東門外一支有5000多人組成的隊伍挺進華北抗日前線,深入敵后辦學。敵后的戰場是抗大學員們最殘酷,也是最有效的課堂。置身于危機四伏的環境,學員們的學習、生活始終處在不穩定中,有時候一天要換幾個地方,常常是夜間行軍、白天教學,這讓他們苦不堪言。在當時日偽頑的三重夾擊下,抗大的學員必須隨時做好戰斗和犧牲的準備。

        薪火相傳續輝煌,賡續精神筑華章。9月25日,我走訪延安大學校史館,如今,在校史館內墻上掛著校史沿革圖:1941年7月30日,中央決定將陜北公學、澤東青年干部學院、中國女子大學合并,定名為延安大學……抗戰勝利后,為適應根據地需要,中央派了很多干部、文教單位前往華北和東北。后來新中國的許多高校都與“窯洞大學”有著直接的歷史淵源,如國防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音樂學院……

        延安“窯洞大學”辦學十年,培養造就各類英才數十萬。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為打敗蔣介石的獨裁統治,為新中國的建立與建設奠定了豐厚的人才基石。1955年共和國授銜十大元帥中六位有過抗大經歷,十位大將八位出自抗大之門,上將、中將、少將更是不勝枚舉,共和國省部級干部中抗大學員比比皆是。其中包括之后擔任黨的總書記的胡耀邦、國家主席李先念和楊尚昆、國務院總理李鵬。魯藝畢業生中有:穆青、賀敬之、李煥之、鄭律成、劉熾、王莘、莫耶、王昆、成蔭等文學家、藝術家和記者,他們日后從延安“窯洞大學”走向全國,并在各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新中國文藝事業的開拓人和領軍人物。

        延安的“窯洞大學”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發展建設進程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中華民族面臨危難的時刻,一批最具民族責任感,最富有時代覺悟的年輕人,以個人前途乃至生命為代價,凝聚在了一起,是中華民族撼天震地的魂魄所系。

        “度之往事,驗之來事。”今天的我們亦當以史為鏡,鑄造新時代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人才云集、英才輩出的圣地。如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的美好圖景在神州大地漸次展開。

        (作者系連云港日報原副總編、高級記者,現為報社新聞研究員、黨史學習教育連云港市委宣講團成員 金同啟)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99精品国产|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日本videoshd高清黑人| 亚洲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yellow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t66y最新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 | 最近日本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偷炮少妇宾馆半推半就激情| 色综合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高清| jizz国产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1000部啪啪未满十八勿入免费| 岛国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欧美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 偷看农村妇女牲交|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影片中文字幕|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1分29分|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 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 青青青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尤物久久99热国产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综合AV天堂|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特级深夜a级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