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讓農民住房舒適宜居,讓鄉村重現旖旎風光,才能激活鄉村活力,推進城鄉融合,縮小城鄉生活品質差距。“十四五”期間,我省農業農村發展進入加速轉型期,農村民生保障進入品質提升期。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深入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蘇北地區3年3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新建100個左右特色田園鄉村。(4月7日 中國江蘇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離不開農業現代化。江蘇處于特殊的歷史時期,必然要采取特殊的措施、開辟特殊的渠道,加速農業農村發展轉型,以務實舉措、突出成效,貢獻江蘇智慧、江蘇方案,扛起“兩爭一前列”的使命擔當。
以尊重農民意愿激發內生動力,農房改善工作穩步推進。一切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根子還是在于農民。而住上美觀舒適的好房子、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設施和較好的就業發展空間,是許多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省農房改善下一步的工作中,將把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合法權益放在首要位置,督促指導蘇北地區完成3年改善30萬戶的目標任務,推動農房品質進一步提升、設施配套進一步完善、鄉村風貌進一步彰顯、農民就業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展、基層治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以保留鄉愁特質突出地域特色,美麗鄉村建設分類推進。 美麗鄉村建設的生命力在于“特”。省委一號文件指出,從平原農區、丘陵山區、水網地區等自然稟賦出發,立足特色產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優化鄉村山水、田園、村落等空間要素,分類推進鄉村建設,彰顯鄉村地域特色。2017年以來,江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已從試點示范階段轉入試點深化和面上創建階段。目前全省已建成324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覆蓋了93.4%的涉農縣(市、區)。從點上創建延伸到區域建設,展現出富有活力的美好鄉村模樣,呈現出田園鄉村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美美與共、城鄉融合的生動圖景,在全國形成了有影響力的“品牌效應”。
以做實農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為出發點,謀劃好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省委一號文件指出,鼓勵各地按照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標準,重點依托規劃發展村莊,改造和新建一批農村社區,增強公共服務功能和社區治理能力,同步謀劃產業發展和農民就地就近就業,配套建設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結合“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進一步推動適宜產業與農房改善項目融合發展;加強就業培訓,提升農民就業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指導各地強化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著力構建和諧社區。(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