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近日,遼寧大連一段“老人乘坐地鐵時因無健康碼受到工作人員阻攔”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起廣大網友廣泛討論。
視頻中,工作人員高聲喊話老人,反復要求其出示健康碼,但老人似乎不懂,不斷告之自己沒有,無法出示,雙方情緒激動,發生言語爭執。網友瘦子哥哥說:“工作人員應該更委屈,出示健康碼不是她的要求,放大爺進入了,一旦出事她肯定吃不了兜著走。沒出事,隨便一個乘客拿著手機不分青紅皂白就一頓視頻輸出,再加上什么服務態度的問題,一下就成她的錯了。”其實,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苛責這位女工作人員,地鐵站川流不息,肩摩踵接,工作人員工作量大而繁重,一站站半天或者全天,辛苦不言而喻,面對難以溝通的情況下,難免感覺心煩氣躁,在語氣上“出格”。但這也不能為“出格”找原因,需要我們廣大網友站在工作人員的角度上多點理解,多點寬容。
老人有錯嗎?網友元三沅Rachel說:“評論怪老人的,真希望你們能多出去走走看看。有的老人就是不懂健康碼,生活中我去車站碰到都有好幾個,工作人員態度都很耐心,要是視頻里工作人員耐心講不就沒事了,老人問了健康碼是什么,她回答出示健康碼?要我我也不懂,再說了讓他戴好口罩他都戴了,要是真的壞人他大可不必戴口罩。”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當工作人員要求老人戴上口罩的時候,老人立刻配合,迅速戴上了口罩,完全配合工作人員,是沒有錯的,但由于年老聽力的下降和對健康碼的無知,導致工作人員“音量”逐級上升,年老不是錯,如果當地社區工作者或網格員、物業針對年老人群主動多一點防疫知識普及,就不會發生以上的情況了。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6.7%。白巖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別走太快,等一等你的靈魂,換言之,可以說發展太快,別忘了等一等我們的老年人。老年人一般學歷低,領悟能力弱,但他們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們的娛樂生活同樣不可少,如何普及數字時代的互聯網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識,讓他們“不掉隊”,除了家人要擔當起主要角色以外,網友張寶義表示,為老年人“數字掃盲”不僅要靠社區、志愿者組織的培訓和輔導,還要靠有關部門和企業推動技術進步,消除老年人“觸網”障礙。而在技術尚不能完全滿足要求時,要保留一定比例的傳統渠道,如在醫院設置老年人專用掛號窗口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政策制定與實施上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多想一步,多個“綠燈”多個通道或許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讓老年人生活更順暢更幸福,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多一份善意與理解,多一份責任與擔當,共同承擔起照顧好老人的社會之責,當我們老去時,也必將會被“溫柔以待”。(肖婷婷 莊士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