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工信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支持包括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等在內的多種模式發展,到2022年,制造業企業服務投入和服務產出顯著提升,制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p>
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重塑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高度集成化轉型,使得大規模定制和個性化定制生產成為可能,為服務增值提供了新的空間。過去,制造企業專注于生產環節,以把產品賣出去為目標,服務型制造就是實現從生產加工到制造服務的轉型,將產業鏈向上延伸到研發設計,向下延展到品牌服務,不斷拓展服務路徑,提升產品附加值。
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從世界制造業發展實踐看,國際知名制造企業已實現向服務提供商的轉型,服務型業務收入超過50%。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是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我國自2016年《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印發以來,服務型制造快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據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統計,目前我國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服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接近30%,服務型制造對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增強。
拓展服務路徑,從低附加值生產拓展到高附加值服務,實現制造業服務化、向產業鏈高端轉型,增強企業競爭力,企業意愿強烈,但對于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仍是一場需要“踮起腳尖”的艱難跨越?!兑庖姟诽岢?,到2022年,將新遴選培育包括應用服務提供商在內的100家示范平臺,促進服務型制造不同模式深入發展,推動更多企業從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從賣產品向賣“產品+服務”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獲得更高的市場收益。平臺企業競相涌現,正成為制造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有力支撐。
我國服務型制造起步較晚,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服務型制造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水平不足、人才支撐薄弱是主要原因?!兑庖姟诽岢?,到2022年,支撐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標準體系、人才隊伍、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到2025年,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應用服務提供商,形成一批服務型制造跨國領先企業和產業集群,為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我國擁有全球培育服務型制造的肥沃土壤,制造業門類齊全、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超大市場規模,應用場景豐富;企業對新技術適應能力強,創新氛圍活躍。《意見》著力在服務型制造的工業設計服務、定制化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以及改善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推動質量提升和內涵式創新,將有力推動服務型制造的新發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強化制造業企業主體地位,完善政策和營商環境,加強示范引領,健全服務型制造發展生態,積極利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務,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必將進一步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為制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