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2017年江蘇省“兩會”于2月5日-10日在省會南京隆重舉行。兩會代表齊聚南京,帶去全省人民的心愿和期盼,共同繪就出一幅“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美好藍圖。江蘇人始終擁有不怕吃苦、敢為人先的傳統和魄力,敢于沖在改革的最前沿,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神話,全省上下正飽含激情,齊心協力建設美好江蘇。
早在2003年,江蘇就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斗目標,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又明確提出“聚力創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方略。 “兩聚一高”是對實現“兩個率先”的進一步明確,為實現“兩個率先”打下結實的基礎,是江蘇未來五年的奮斗目標,江蘇勢必進入一個新的、更高的發展時期。
此次省“兩會”的主題是“關注民生 聚焦改革”,民生和改革永遠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我們要時刻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正如省委書記李強同志強調要更好地實現“兩聚一高”奮斗目標,重中之重的是要抓好創新、富民、生態、社會穩定等工作。
創新是改革的精髓。“不破不立”,要敢于轉型發展方式,尋求更好的載體和著力點。要創新,科技和人才至關重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就等于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人才又是關鍵,我們需要更多的充滿創新和活力的人才梯隊,建立江蘇大數據人才庫。同時,創新也不是閉門造車,我們要善于借鑒和利用全球優質資源,利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等平臺載體,充分調動海內外江蘇人才,共同聚力創新謀發展。
富民是民生之本。正如省委書記李強指出富民是全面小康的“直接體現”。我們要把更多的發展成果與百姓共享,要涵蓋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要進一步細化富民政策和舉措,推進創業就業,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公共服務質量。黨員干部要真抓實干,以“雙進雙促”為契機,深入一線,讓各項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俗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放在我們江蘇,那就是實現“十三五”末建成“1.5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屆時市市通高鐵,這不僅縮短了江蘇人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與其他兄弟省份之間的距離,這是江蘇富民的強勁舉措,也是7千多萬江蘇百姓共同的心聲,是件民生大實事。
生態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蘇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綠色經濟。同時,要下大力氣“補生態短板”,強力推進環境治理,扎實開展“兩減六治三提升”環保專項行動,堅持不懈抓整改,狠抓污染源頭,打好治氣、治水、治土三大攻堅戰。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我們江蘇人要從自我做起,共同維護生態宜居的美好家園。
穩定是發展的前提,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基本保證。我們要通過不斷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營造良好的有助于實現公平的社會環境,大力推進法治江蘇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全面維護社會穩定,積極防控各類風險隱患,預防在先、處置在前,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我們黨員干部要以省“兩會”召開為契機,認真學習會議精神,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扎實做好創新、富民、生態和社會穩定工作,努力實現“兩聚一高”奮斗目標,共建“強富美高”新江蘇。(東海縣網絡新聞服務中心 何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