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魯交通線保障了華北、華中兩大抗日根據地之間以及華中根據地與黨中央的聯系。劉少奇、羅榮桓及新四軍的許多領導和人員都是通過蘇魯交通線安全過往隴海線。蘇魯交通線的存在,保障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之間的聯系,使華中與華北兩大根據地互通情報,協同作戰,多次粉碎日偽對蘇北和山東兩個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促進了兩大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
劉少奇安全通過交通線
1942年春,劉少奇化名“胡服”從新四軍軍部阜寧單家港出發經蘇魯交通線返回延安。當時正值日軍對解放區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劉少奇及其隨行的100多人,在交通員的帶領下,晝伏夜行,渡過鹽河,到達隴海路南的趙莊村。稍作休息,又由東海縣隴南區區委書記周朝鍭帶路,于拂曉前到達海陵縣的劉灣。4月上旬到達東海縣朱范村。由于日偽的殘酷“掃蕩”,前方交通被破壞,繼續前進,安全難以保證。劉少奇與隨行人員脫下軍裝,換上黃粗布衣,在朱范周圍的大許莊、夏莊東盤村、大樹等地輪番居住,待機前往。1942年7月,劉少奇由第115師教導2旅旅長曾國華率部護送,離開濱海地區,經魯南、魯西去延安。
1942年7月,劉少奇在西朱范村與山東分局等機關部分領導合影。
羅榮桓往返蘇魯交通線
1944年7月,八路軍第115師政委羅榮桓病情較嚴重,計劃去華中醫治,途中由教導第2旅第4團“夜老虎”連負責護送。羅榮桓躺在竹制的擔架上,穿海陵縣跨隴海鐵路經東海縣,20多天到達蘇北鹽阜區。在那里羅榮桓利用3天休息時間,仔細研究了當時的戰局,并通過電臺對山東分局作了指示。從回電中得知山東各區正遭到日偽殘酷“掃蕩”,便毅然決定不再南下,立即返回山東。4天后,在漣水經五港過鹽河,再越隴海路,經過海陵縣時還接見了海陵縣委負責人。之后,回到山東根據地指揮反“掃蕩”斗爭。
羅榮桓(右2)、陳光(右3)、肖華(右1)等在朱范村
新四軍干部通過交通線
新四軍頻繁地通過蘇魯交通線,有時幾人,有時幾十人,甚至達百余人。1943年秋,新四軍團以上干部一百多名,由新四軍某師領導帶隊前往延安學習。這支干部隊伍由部隊護送從蘇北出發,經東海縣過隴海路穿海陵縣后到達臨沭夏莊,再由第115師第6團特務連護送到天寶山,最后順利抵達延安。
保護傳遞情報、刊物、文件
華中局通過交通線把他們出版的刊物《真理》傳送到山東、延安;黨中央在延安發出的指示和重要文件以及報紙刊物,也源源不斷地傳到淮海、鹽阜和淮北、淮南等地區,這些指示和文件,對華中地區的堅持與鞏固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蘇魯交通線的存在,保持了八路軍和新四軍之間的聯系,使華中與華北兩大根據地互通情報,配合默契,協同作戰,多次粉碎日偽對蘇北和山東兩個根據地的“掃蕩”和“蠶食”,促進了兩大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蘇魯交通線在敵后抗戰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網絡資料圖
總值班: 陳剛 曹銀生 編輯: 張笑爽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