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每月可以領500元左右的蔬菜、生鮮、糧油,菜金補貼讓我們家家戶戶買菜不愁!”在連云港徐圩新區香河鮮摘生鮮超市,忙著采購生活必需品的香河村村民榮凱笑得合不攏嘴。
在徐圩新區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的背景下,作為新區下轄唯一的街道,徐圩街道黨工委深入謀劃“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 富民興村”新路徑,突出“辦實事、開新局”,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基層干事創業,開啟“黨建+頭雁+產業+民生”的發展模式,推動鄉村產業和民生實事落地生根,蹚出一條鄉村振興轉型發展新路子。
選優“頭雁領航”,你追我趕顯身手。打破行業、身份和地域界限,堅持鄉村儲備與區級輸入相結合,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領頭雁”人才不足、思路不寬等問題,徐圩新區創新從區級機關干部隊伍中擇優選聘1名“經濟書記”到村任職,專職發展村集體經濟。結合村(社區)換屆關鍵節點,從區級機關選派1名優秀青年干部下派到徐圩街道薄弱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加強工作歷練,選派干部在基層秉承公心為民辦事,帶領基層隊伍全面轉變工作作風。目前徐圩街道各村(居)“兩委”干部隊伍平均年齡38歲,在基層一線展現全新精神面貌。徐圩街道2021年重新修訂村社“兩委”干部考核辦法,將村(社區)干部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為民服務、疫情防控、防汛抗災、秸稈綜禁等工作成效與村(社區)干部報酬掛鉤,實行街道機關與村(社區)干部輪崗交流,注重在承擔“急難險重”重點工作中考驗干部,最大限度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主抓“產業服務”,做大三產強保障。在徐圩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過程中,如何服務保障好石化產業基地7萬產業工人和建設大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富民興村,徐圩街道一直在探索和嘗試。“經濟書記”選聘到任以來,多次入戶走訪做百姓思想工作,解放百姓長期閉塞思想,最終兩村籌措200萬資金成立村集體經濟企業,緊緊圍繞石化園區、徐圩港區產業工人以及周邊居民的生活服務需求,重點發展餐飲服務、勞務派遣、工程配套、物業等第三產業服務,先后成立香山供應鏈、香山管理服務、香山勞務派遣、東香餐飲四家公司,打造香山大食堂、東香湖大酒店等服務業態,為園區各大企業單位提供餐飲服務。創新在石化產業基地周邊推動地攤經濟、夜市經濟建設運營,村集體經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2021年至今,兩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已達768.84萬元,企業銷售收入已達442.4萬元,村企聯建項目已配合園區國有企業香河公司完成0.2億元投資,兩村百姓累計分紅207余萬元。
找準“關鍵密碼”,辦好實事惠民生。為全力改善農村居住生活條件,徐圩新區先后分五期推進轄區2300余戶村民、鹽民棚戶區改造工作,2021年徐圩街道農村百姓已基本完成搬遷住上嶄新的大房子。為解決百姓生活后顧之憂,徐圩新區還研究出臺農村、城鎮居民搬遷后各項惠民政策,從醫療救助、養老、菜金、就業、物業費減免等多方面補貼百姓生活需要,真正實現惠民利民安民。“要抓住群眾的痛點、難點和堵點,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找準為民辦實事的切入點。”徐圩街道黨史學習教育負責人表示,徹底整治維修小區雨污水管線堵塞、房屋漏雨、完善小區周邊農貿市場、公交系統、衛生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配套,找準百姓關切的“關鍵密碼”,自2021年起提出每年為老百姓辦十件實事,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特色小鎮,將服務送到老百姓家門口,全力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是喊口號、擺架子就能得來的,而是靠真抓實干干出來的,我們要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賺,一定可以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徐圩街道東陬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平平表示,他從機關下派到農村一線以來,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帶領東陬山村逐步轉變,已經成為老百姓心目中的“公心干部”。(通訊員畢建宇)
總值班: 吳弋 劉昆 編輯: 陶莎 審核: 劉昆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