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鎮
創建文明村鎮活動,是廣大農民群眾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偉大創造,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建設美麗鄉村,抓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保護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加強鄉村道德建設,開展移風易俗,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鎮大官莊村是蘇北地區聞名的養蠶專業村,全村桑園種植面積達1200多畝,村里一半以上的農戶從事蠶桑產業。近年來,大官莊村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以“濱海桑梓地,富美大官莊”為鄉村振興主線,以特色農業產業為依托,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拓展產業項目優勢、不斷升華志愿服務品牌內涵,呈現出一幅鄉村文明、產業興旺的美好畫卷。大官莊村先后獲得“江蘇省和諧社區建設示范村”“江蘇省五星級農家書屋”“連云港市文明村”“連云港市休閑觀光農業精品村”等榮譽。
0 1“法治文化”助推主題教育入腦入心
近年來,大官莊村先后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升級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建42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和288平方米的幼兒園校舍。其中,老年公寓免費提供給60周歲以上的老人居住使用,并推行“一碗湯距離”的養老模式,解決了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養老難題。
大官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道德講堂、綜合文化室、科普教育室、農家書屋、未成年人之家五大功能室,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在特色文化建設方面突出惠民育民根本,以孝善文化、法治文化為主要宣傳教育內容。利用每月固定的黨員學習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群眾“遵法守法、學法用法”理念。
目前,大官莊村,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越來越多地融入了農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基層治理水平也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該村又新建德育法治文化長廊和法治文化廣場,將蠶桑文化、傳統文化宣傳與法治文化建設巧妙融合,同時將“黨的二十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風廉政、家規家訓、村史文化”等主題內容以漫畫、小品、標牌、圖文解說等形式,在廣場和長廊展示出來,讓全村黨員干群在休閑納涼的時候,內心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滋養。
02“孝善文化”鞭策黨員干群懿德卓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種桑人,大官莊人堅持把“孝善文化”傳承下來,在新時代衍變為反哺桑梓的鄉賢文化。這里有疫情期間主動請纓參與卡口疫情防控的老黨員徐進寶,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是黨員,我先上。”有身在異鄉,時刻擔心家鄉父老安危,時刻關注家鄉疫情的滕培民,多次捐款捐物,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還有反哺鄉里的醫學界鄉賢滕培蘭,常常自發組織專家隊伍為村民義診,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端醫療服務,增進了群眾健康福祉。
村里建立婦女微信群,發布招工信息、交流致富經驗,弘揚正能量、化解婆媳矛盾,還定期舉行“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評選活動,發掘傳統美德、家庭美德和公序良德的典型,在全村掀起倡樹新典型、學習真善美的熱潮。29歲的王 丹丹自2017年大學畢業后便返鄉創辦了“國潮皮草有限公司”和“詠航食品”,帶動周邊留守婦女就業。婚后她孝敬公婆,事業家庭兩不誤,一家五口其樂融融。無論是創業還是生活方面,她都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今年,她被大家一致評選為“好媳婦”。對此,王 丹丹謙虛地說;“婆婆就像對待親閨女一樣待我,我也要像閨女一樣去回報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婆婆安享晚年。”
0“蠶桑文化”建設活力鄉村如影隨形
桑樹渾身都是寶。大官莊村“兩委”把桑樹作為“致富樹”,以“果桑一號”為最新主品種推廣種植,兼顧桑蠶飼養與桑葚采收。炒制桑茶,制作桑葚果酒、桑葚果干,一條以“桑”為主的立體產業鏈“破繭成蝶”,吐出了“金絲銀線”
為弘揚“蠶桑文化”,大官莊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新開辟一方蠶桑文化展廳,同時將科普教育室打造成富含本土特色的“蠶桑科普活動室”,面向各年齡段的種植戶、愛好者開展“蠶桑小課堂”等志愿服務講解活動;成立連云港物華蠶桑合作社,整合相關資源,為養蠶戶免費提供蠶苗,定期邀請區、鎮的技術人員免費入戶指導、普及技術,因農時適時舉辦文明實踐“科普培訓”活動;村“兩委”切實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帶動300多農戶實施蠶桑標準化生產,注冊了“官莊湖”“葚潤源”“超發良米”等商標,打造優質農產品地區品牌,千方百計拓寬銷售渠道,逐步形成桑蠶種養、系列產品加工同步的科學布局。2021年,大官莊蠶桑合作社經營收入達57萬元,戶均增收4000余元。
沐浴絲路花雨、暢游詩歌田園。下一步,大官莊村將繼續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主抓手,突出“蝶變”精神,帶動村民自主創新創業,加速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解鎖農村“富裕文明”密碼,持續打造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配套完善、人居生態優美、文明新風浸潤的現代化新型農村社區。
總值班: 吳弋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